出品 / 節點財經
不久前科大訊飛發布了2021年的財報,2021年營收為183億元,較去年增長40.61%;凈利潤為15.56億元,較去年增長14.13%;扣非凈利潤為9.8億元,較去年增長27.54%。但是看到這份答卷后,投資者對于科大訊飛的情緒似乎出現了兩極分化。
不看好的,覺得科大訊飛2021年沒有延續2020年的增長態勢,因為前一年的財報過于亮眼,市場本就對訊飛期望很高。
看好的人,則更希望市場各方拋開對訊飛的刻板印象,仔細觀察科大訊飛的增長質量,畢竟在2020年的高基數上,2021年仍然有不小的收獲。
/ 01 /
投入產出:如何動態平衡
對于科大訊飛的凈利潤不及預期,不可忽視的是投資活動,因為截至2021年底,訊飛持有的三人行、寒武紀股票,公允價值較2020年底減少了超過1億元,2022年一季度還在持續減少。只是現在資本市場情緒不佳,許多公司都在被錯殺。
當然了,對外投資只是科大訊飛最表面的花銷,從深層來說,其在研發投入和根據地業務的投入上 太狠了 。
2020年,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是24.16億元,2021年在大家都收縮研發投入時,訊飛的研發投入則為29.36億元,同比增長21.5%;而科大訊飛的根據地業務目前正在 開城拓地 的關頭,2021年又支出了7.32億元,2020年支出則為5.42億元,同比增加35.06%。
在業績說明會上,科大訊飛的掌門人劉慶峰還透露了 訊飛超腦2030計劃 前期投入在2021年花掉了約 0.5億元,而且2022年訊飛超腦的投入還會更高,將在1億-2億元左右。
從這個投入思路上來看,一家成長型的人工智能公司,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應用落地、跑馬圈地占領市場,大可不必苛刻利潤增速。
科大訊飛的處境,就像十多年前的京東,當年京東銷售額和營收瘋漲時,風投女王徐新曾經評論這類公司正是快速發展的時候,不僅得 舍命狂奔 ,而且還 需要子彈 。
當然了,如果細心觀察與主營業務最相關的利潤指標 扣非凈利潤就能發現,科大訊飛主營業務2021年在 加子彈 的前提下,扣非凈利潤還能同比增長27.5%,說明利潤增長主要還是依靠主營業務驅動,增長質量還是很符合市場預期的。
還有許多投資者關注了科大訊飛的現金流問題,畢竟在2020年時,其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突破了歷史最好水平,但2021年科大訊飛2021全年經營性凈現金流凈額為8.93億元,同比下降6成,不由得讓大家 心頭一緊 。
從財報中就能看出,科大訊飛在去年年底集中進行了一批票據的償還,這是影響經營性現金流的主要原因,科大訊飛的總裁吳曉如也解釋道: 2021年,銀行承兌開具了45.1億,公司兌現了44.9億,遞延付款只有0.2億;而2020年和2019年都有數億元的遞延付款剪刀差 。后續這種對現金流的影響就基本會消除了。
遞延付款減少,有科大訊飛在2022年想要輕裝上路的因素,也有科大訊飛想與供應商建立更穩固關系的因素。
其實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,訊飛的合同負債(即預收賬款)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,加之招了不少新員工,薪酬支出有所增加;還有應收賬款的小增,經營現金流自然會降低。而從銷售回收現金流角度來看,科大訊飛2020年回款占銷售收入比重96%,2021年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,比重為94%。所以科大訊飛的現金流依然健康,而且現金流管理是最需要與公司發展與時俱進的項目,不能看見減少就喝倒彩。
對于科大訊飛來說,在下游原材料價格大漲、市場情緒不高時,也依然要平衡好投入與產出、規模與成本之間的關系,財報中關鍵數據的健康態勢,才是對投資者們的責任。
/ 02 /
腳踏實地:才能擺脫想象
在節點財經研究過的很多AI公司中,投資者在評價公司時除了看報表中的數據外,對于業務模式無一例外都是得靠自己 想象 ,這是因為人工智能公司商業化較慢的共性。
但對于科大訊飛來說,其智慧教育、智慧城市、平臺及消費者業務模式,都已經可以 腳踏實地 的賺錢,并且每年為公司帶來穩定增長:
例如去年科大訊飛最亮眼的智慧教育板塊,營收達到62.31億元,同比增長48.85%,占收入總比例32.14%,主要得益于G+B+C形成了合圍之勢。
G端的區域級因材施教項目,訊飛在進一步規模化復制,現在已經在近20個市、區(縣)持續落地。此外,智能閱卷技術也在高考中的應用從9個省拓展到12個省;還有英語聽說考試,訊飛現在已經累計覆蓋14個省市高考、87個地市中考。
B端的以學校為主的智慧課堂,盾飛已服務于8000多所學校,覆蓋了約12萬名教師,近400萬名學生;訊飛課后服務業務已覆蓋170多個區縣、4000余所學校,可見B端的發展思路,與 雙減 政策的契合度非常高。
C端AI學習機的市場價值有待今年持續驗證,去年訊飛的學習機用戶規模同比增長了40%、復購率從75%提升到90%、京東天貓GMV及銷量同比增長200%;今年訊飛計劃了70+個直營店和3000+個加盟店,還有低端產品A10上線,高中低端產品都具備,就看宣發助力、提升滲透率了。
目前,訊飛智慧教育業務確定性很高,因為教育在G端不允許試錯,訊飛既然有能力拿下這么多單業務,內在實力很受G端看好,據說今年在區域因材施教上,沒有別的公司簽到單,而且這些訂單毛利率也非常可觀;另外G、B端客戶粘性很高,因為替換成本實在太大;既然G端和B端有訊飛的身影,學生們在學校接觸了訊飛的產品,已經被占領過心智,那么C端就更好展開了。
已經在智慧教育板塊跑通的GBC模式,還可以在醫療、智慧城市等業務中繼續開展。這兩個板塊和教育比較類似:G端是以政府為主的采購;G端會引導B端的學校、醫院、交通企業向訊飛采購;與C端的個人采購形成聯動,相互抵消風險、相互促進。
這就是G+B+C的聯動的內核,也是劉慶峰所強調的 根據地業務 。加強這部分業務的投入,有利于構建與客戶的良性、長期的發展關系,形成科大訊飛穿越經濟周期的持續盈利能力。
科大訊飛方面表示,22年根據地業務營收增幅超過60%;而其 十四五 千億收入目標中,預計有500億來自于根據地業務。可見,腳踏實 根據地 ,拿出生產力,才能擺脫AI企業增長只能靠想象的怪圈。
/ 03 /
兩筆訂單:尋找非線性增長
除了目前已經能看到穩定收益的業務以外,許多市場人士認為,科大訊飛有可能出現非線性增長,即突然 爆發 的領域有兩個 汽車和醫療。
汽車產品在去年的主要體現是飛魚系統,應用在語音交互上,年報披露,智慧汽車前裝700余萬輛,按照這個數據來計算,一臺汽車的收入僅有64元,有投資者說這是 雞肋 ,還沒一個車載記錄儀貴,但訊飛的計劃肯定不僅僅是每臺車的這64元。
現在汽車廠商忙著搶芯片、搶零件、搶原材料,真的沒有精力培養語音團隊,并且訊飛在語音上的能力有目共睹,未來只要訊飛打破簡單的語音交互,做信息+娛樂的系統集成,就能提高每輛車的收入,吳曉如已經在業績交流會中表示,針對某家汽車廠商的收入,在2022年已經可以突破10億。
現在幾個大型汽車制造商都在主攻智能化汽車,有一家的收入破10億作為 試點 ,之后單一廠商收入破十億是完全有可能的,而提供技術的同等級公司幾乎只有訊飛。畢竟供應鏈危機已經夠鬧心了,在關乎消費者體驗感系統上,汽車廠商當然要選擇最省心的團隊。
第二個會發生非線性增長的領域是醫療,雖然現在只有幾個億的體量,但是科大訊飛定下的目標并不低,對醫療的信心肯定是有支撐點的。
醫療板塊去年的增速和毛利率沒有達到市場預期,主要還是業務邏輯的問題。因為科大訊飛要先在安徽省以及其他試點打樣,有了成功落地經驗和集中交付,才能推廣全國;另外受到疫情影響,很多醫療項目的論證、掛網時間后移,影響了醫療業務收入增長。劉慶峰則表示2022年,醫療業務收入預計翻番,毛利率也會相應增加。
最近有一筆訂單,就讓市場對科大訊飛的醫療業務更具期待,訊飛中標了甘肅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項目,價格為5888萬,該訂單不僅走出了安徽,或許還會成為人口老齡化態勢下的AI醫療模板。
以安徽某個縣的樣本為例,現在它采用的慢病管理讓心血管病人的住院率降低了3.8%,人均的心血管病的診療費用降低了500多元。這個小縣城,在過去三年里通過慢病管理帶來4800多萬元的醫療費用節省。
所以,幫助政府做基于慢病管理、運用AI技術減少不必要的診療、在老齡化加劇的時期替醫保省錢,空間巨大;還能直接緩解慢病管理人群規模大、需求多、患者依從性差等諸多矛盾。
很多投資者現在都認為醫療是具有全生命階段服務的特性,更有機會發展成科大訊飛繼教育之后的第二大業務。
/ 04 /
寫在最后
誠然,現在科技股乃至整個市場,都受到了系統性風險的影響,不少優秀企業被錯殺估值。不過在市場悲觀的時候,我們應該用逆向思維 既然好公司被錯殺,說明它們現在恰恰具備了配置價值。
就像科大訊飛所在的賽道,本身就有長坡厚雪的特性,所以,對于訊飛的2021年的成績單,我們更需要撥云見日,現在從增長能力和質量上來衡量這家公司。
在主營業務上,科大訊飛的思路還是清晰,多做政策期許、消費者歡迎的項目;而在業務規劃上,它每每都是先做試點,等試點成功再鋪開,恰恰說明了科大訊飛在謹慎的保證增長質量;另外,科大訊飛今年還透露出一個信號,在客戶經理和售前工程師的KPI中也加強了成本和利潤的考核,以便更好的提效降本。或許,處于估值底部的科大訊飛,正在尋找未來釋放利潤的最佳時機。
節點財經聲明: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。
2019年,科大訊飛的業績突破了100億元大關;2020年,科大訊飛在疫情下仍然保持逆勢增長到了130億元;2021年,科大訊飛更是昂首闊步營收直接飆升至183.14億元,同比增幅40.61%,營收增速顯著高于過去兩年,實現節節增高。在22日舉辦的科大訊飛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上,針對投資者關切的問
展望科大訊飛的2022,“訊飛超腦2030計劃”發布,科大訊飛全面錨定虛擬人、虛擬寵物,在雄厚的技術能力和豐富的場景經驗支持下,持續驗證著其面向新場景、新領域的創新能力,也在加速轉化成為其未來5到10年的業績支撐點。